网页客服,欢迎咨询
社群信息
      社群信息
  • 圈主:管理
  • 粉丝:3 人
  • 人气:116696 关注度
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 推进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发展,构建食物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2020-06-01 11:43:00 186895
  • 收藏
  • 管理
    全国政协委员陈萌山:

    推进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发展,构建食物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5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陈萌山接受中国农村杂志社与人民网联合采访,呼吁新冠肺炎疫情过后,要大力推进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发展,引导城乡居民重视合理膳食,构筑人体免疫的健康防线,全面增强国民生活福祉。

    记者:食物营养、人体免疫与抗击新冠肺炎有何关系?

    陈萌山:人体免疫是战胜病毒的最强“法宝”。面对今年初来势汹涌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迅速取得了疫情防控阻击战重大战略成果,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生产生活秩序正加快恢复。同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告诉我们,增强全民健康,强化公共卫生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增强全民健康,就是要提高公民的身体素质及免疫能力。从这次新冠肺炎患者的治愈过程看,病毒携带者自身的免疫力成为与病毒抗衡成败的关键,最终赖以战胜病毒的,很大程度上还是要靠启动恢复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

    合理膳食是免疫功能的基石。人体的免疫系统,如何才能保持正常运转?众所周知,人体的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各种免疫活性物质组成。每时每刻,人体都会面临着外来物质侵入、细胞突变或衰老、***环境发生变化,这时,免疫系统就要发挥作用。在此过程中,合成免疫细胞,分泌各种免疫活性物质,不断清除***“非己”的物质,修补受损的器官和组织,需要大量的能量和原料。这其中,有40多种物质人体都无法自我合成或合成速度很慢,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来满足人体需要,我们将其称为人体必需营养素,包括8种必需氨基酸,钙、磷、钠、铁、锌、硒等常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各种维生素等,通过科学合理的膳食,及时补充维持免疫系统正常运转所需的营养素,才能保持人体强大的免疫能力。因此我们讲,合理膳食是免疫功能的基石,必须大力宣传,引导城乡居民重视饮食营养健康,才能构筑人体免疫的健康防线。

    记者:当前,我国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存在什么问题?

    陈萌山:食物消费和营养素摄入结构不平衡。从食物消费提供的营养素与居民营养需要来看,我国能量供给总体过剩,每人每天热量供给已经超过全球平均水平,达到3108千卡,远大于人体需要2200-2600千卡。但优质蛋白、特别是维生素、矿物质等微量营养素不足现象突出,我国居民平均每天摄入240g乳制品,与300g的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最低标准还存有60g差距。同时,有90%以上的人群膳食钙摄入量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50%以上的人群锌摄入量没有达到推荐摄入量,70%以上的人群没有达到维生素C推荐摄入量,全国超过一半的6-24个月龄儿童缺铁,20%缺乏叶酸。食物消费结构和营养素摄入需求之间的沟壑还很明显。

    城镇与乡村之间营养状况发展不平衡。我国贫困地区特别是部分偏远贫困地区,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难以满足健康需要,营养不良现象还比较普遍。而城镇居民因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引发的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疾病高发,各种慢性病人群已超过4亿。据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营养过剩的状况令人堪忧,成人超重率达到30.1%,儿童青少年超重率9.6%。5月12日,中央电视台播报,我国肥胖人口已经超过了九千万,而肥胖的增长率也超过了10%,平均肥胖率达12%,中国人腰围的增长速度已成为世界之最。目前,我国成年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5.2%,糖尿病患病率为10.9%,高胆固醇血症患病率为4.9%,以“三高”为代表的慢性营养性疾病在给城市居民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的同时,每年还增加数以千亿计的医疗费用。研究表明,引发慢病的首要原因是来自不合理饮食,调整优化膳食结构以应对慢性病高发的任务十分艰巨。

    记者:影响食物生产升级和食物消费升级主要原因是什么?

    陈萌山:食物生产供给结构调整滞后。我国农产品供给已经实现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但产品生产结构与居民消费之间不平衡日益凸显。小麦产略大于需,但优质小麦供给不足;稻谷产大于需,但优质稻米还在进口;大豆需求量持续扩张,供需缺口持续加大;杂粮杂豆消费需求快速增长,但质量好、有品牌、受青睐的产品供给不足。此外,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蔬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幅度下降,菠菜、刀豆、茼蒿、油菜、白菜、番茄、卷心菜分别下降20-60%不等。这一变化趋势是我们农业长期以数量导向、忽视营养要求的直接反映,是我们长期倚重化石农业模式的直接反映。

    生产加工技术体系跟不上需求变化。在推进现有生产、加工和物流体系,由追求产量向主要追求色香味形、追求质量安全、追求营养价值转变过程中,初级农产品的主栽品种、主要生产模式等环节的营养型技术供给不足,食品营养强化、营养保持的加工与烹饪技术严重缺乏,个性化、功能型食品生产的发展受到制约。

    现代饮食文明发展要求与居民食育水平不协调。因应营养健康型社会发展的呼唤,我国传统饮食文化需要在传承中发展和延伸,形成科学的膳食模式、饮食文明和饮食习惯,为此,迫切需要全社会对食育工作更加重视起来,改善目前健康饮食知识普遍匮乏、大中小学食育教学未成体系、食育相关理论研究滞后、社会共建共享局面尚未形成的现状。

    记者:发展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的内涵和特点是什么?

    陈萌山:当前,我国食物生产正加快进入营养导向型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新时代下,我国食物生产历史性跨越的新水平,现代化发展的新标志,全面小康目标的新需求。它的主要内涵是:农业生产从生存型食物供给保障,向健康型满足营养需求转型;产品加工从适应人民吃饱吃得安全,向吃出健康吃出愉悦转型;食物供给从满足一般性大众型食物消费需求为主,向满足个性化定制型食品消费需求转型。

    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有哪些特点?一是消费需求发生巨大变化,食物的营养健康将成为第一需求,口粮消费逐步稳定,菜果畜产品消费迅速增加,消费者对消费数量的要求逐步稳定,食物的营养价值和结构将成为首要问题。二是食物形态发生巨大变化,居民对食物方便、快捷、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终端消费产品由粮食、食物向食品转变。三是农业功能发生巨大变化,为适应消费者生活需求多样化,农业的生态功能、生活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将进一步凸显。四是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发生巨大变化,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新型生产模式快速发展。五是农业业态发生巨大变化,电商、物联网、植物工厂、智慧农业逐步成为新的模式和新的动能。此外,今年初以来,在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如何保障不同人群、不同地区、长时间食物营养应急供应,又成为一个新的现实问题。

    记者:发展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需要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陈萌山:要坚持“大食物、大营养、大健康”理念。“大食物”,即面向整个国土资源,挖掘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资源的潜力,特别是潜力巨大的海洋食物和森林食物等,丰富多样化食物品种;同时放眼全球,建立面向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食物有效供给大格局。“大营养”,即强化食物营养功能的科学评估,把慢病引发因素与营养功能食物开发有效对接起来,树立细分人群健康需求、营养型食物生产、食物合理消费三位一体的大营养观。“大健康”,包括食物生产健康——农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食物消费健康——反对浪费、倡导节约前提下的营养素合理摄入,居民身心健康——良好生态环境下的健康体魄、健康心态和科学生活方式。

    要坚持“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原则。顺应新时代的营养健康要求,食物安全理念要更加突出生产、消费、营养、健康的协调发展,食物生产的目标要加快向以营养为导向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转变;食物发展的理念要由过去“生产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生产什么”转变,由“加工什么吃什么”逐步向“需要什么加工什么”转变。立足构建营养指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的新型关系,逐步形成营养需求为导向的现代食物产业体系,更加关注“舌尖上的健康”。

    记者:大力发展营养导向型食物生产需要采取哪些重要措施?

    陈萌山:一是着力推进营养导向型技术创新和营养标准的建设。要从农业新品种选育入手,把感官品质、加工品质、营养品质纳入育种目标,与产量性状、农艺性状、抗逆性性状等一起构成国家农业新品种审定推广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此同时,研究出台农产品营养标准通用技术准则与规范,推动政府部门制定农产品营养标准。这就是要用两手,一手是通过农业科技创新,在新品种选育时,把营养质量作为重要的遗传栽培目标性状使产出的农产品有明确的营养指标,另一手是通过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引导,全面建立农产品营养标准,以有力推动我国农业和食物生产向营养导向转型。

    二是着力推进食物营养和健康知识的全面普及。要大力宣传健康饮食理念,大力宣传饮食文明和饮食行为规范,推动吃的科学和吃的文明。要从主要针对学生群体和妇女老人,转向全人群营养教育。要通过多种渠道或平台宣传普及营养知识,充分利用目前发达的互联网平台、微信公众号及传统的电视、报纸、期刊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居民真正意识到均衡膳食营养消费和科学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实现食物营养可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绿色消费目标。

    三是着力推进居民营养干预制度的有效落地。要强化低收入人群食物营养的基本保障工作,加强在外就餐人员及新型城镇化地区居民的膳食指导,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模式。未来1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2.5亿。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开展老年人营养监测与膳食引导,科学指导老年人补充营养、合理饮食,研究开发适合老年人身体健康需要的食物产品,重点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低盐、低脂、低糖食物。着力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发生率,遏制城镇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态势。强化孕产妇营养均衡调配,加强母乳代用品和婴幼儿食品质量监管。

    四是着力推进食物营养政策法规的健全实施。着手编制面向新时代的国家食物营养发展纲要,加快制定出台《国民营养法》等相关法规,研究制定特殊人群营养食品通则、餐饮食品营养标识等标准,统筹建立医疗体系与健康保障体系协调发展机制,研究建立适合于中国大众普通人群营养改善与个性化精准服务并举的食物营养与健康标准新体系等。

    五是着力推进食养理念普及和现代食品产业发展。要大力倡导食养理念,让城乡居民都能明白,食养对身体滋补是增进健康、延年益寿最重要的途径,让全体国民都能选择适宜的食物,通过食物促进营养健康,让食养成为城乡居民对营养健康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要大力推进食养健康产业发展,依靠科技,推动我国传统食品生产现代化,打造生态高端食品工业,把我国传统食品从家庭厨房制作为主向社会专业制作转变、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从体力型向动力型转变,从手艺型向工艺型转变,从工具向装备转变,从脑力劳动向人工智能转变,从源于自然向巧夺天工转变。还要更加重视食药同源产品的研发加工及其产业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新需求。

    记者:谢谢陈萌山委员接受我们的采访。


    上一页:没有了 下一页:没有了
    全部评论(0)
    请选择要切换的马甲: